一个人的死亡本能最常见的表现就是,通过折磨自己而让自己忘却内心的失败感或者挫折感。特别是当一个人在遭遇到巨大困难而不能自拔的时候,就往往容易通过毁灭自己的方式试图去解决自己眼前的困难。
当然,这样的潜意识是一个人自己并不知道的,因为一个人在出现这样的情况后会觉得自己本来就应该这样去做,而且还会固执地认为这是自己目前唯一有效的办法。
我觉得此刻的木娇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据说一个人在这样的一些情况下就很容易产生死亡的冲动:
#在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向下俯瞰美丽的景色时。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看着潮起潮落时。
#手中拿着锋利的刀时。
#站在大桥上向下看滚滚流过的河水时。
#站在大马路边看奔流不息的车流时。
#屏息着沉在游泳池底时。
#情侣在zuo爱时。
#在面对一桌美味的食物时。
#在险峻的山顶向四处远眺时。
#当车疾驰在高速公路上,人在车内时。
#当遭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时……
其实,在我们所知的一些历史人物的表现中也可以发现他们曾经有过的死亡本能。比如说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古往今来的人们总是喜欢从励志的角度去理解和赞扬他的那种行为。其实不然。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讲,他就是一种折磨自己的行为。他通过那样的方式折磨自己而让自己内心深处的“毁灭能”产生转移,从而增强自己内心深处的复仇欲望。
还有就是楚汉争雄时候的韩信。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也一直被世人美誉为忍辱负重、理想远大,但我依然认为并不是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他依然体现出来的是他内心深处的死亡本能,是自我毁灭的方式之一。
要知道,当时的韩信可是落魄潦倒,连吃饭都成问题的人,当那个屠夫让他从胯下钻过去的时候,他完全可以逃跑掉的,但是他没有,而是真的就从那个屠夫的胯下钻过去了。为什么?他是希望通过那样的方式去折磨他自己,糟践他自己,以此能够激发出他内心深处想要成名成功的欲望。其实,在几年后出现的凤姐之类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由此我可以分析出木娇产生这样想法的深层次的心理原因,而且也完全相信自己的这种分析是正确的。但是我却因此而深深地担忧起来。因为我知道,一个人一旦出现了这样自毁的死亡本能后,今后就极有可能会产生更为可怕的后果,那种可怕的后果就是报复,近乎于残酷的、没有人性的报复。
越王勾践后来发动了队吴国的战争,最后的结局失败的当然是夫差了,他输在他的骄傲,他的自负。但之后称霸的勾践呢?他骄傲、横暴,因为他的专治而毫不留情地杀了与他共患难的文种,而范蠡也只得留下一句“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话之后仓惶逃走。后来勾践成了霸主,再后来,他和他卧薪尝胆的故事万古流芳。但是却没有人再去在意勾践的残暴,更没有人去分析他残暴的根源是他曾经在死亡本能下自毁的结果。一切便这样错了位。
历史就是这样,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如今的现实里面依然在重演。
还有就是韩信。人们都知道韩信是军事天才,都认为他最后死得冤屈,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有过“问路斩樵”的故事——
韩信从楚国逃跑去投刘邦的时候,杀了报事官并军士五人。他寻思:倘地方知道我杀死了官军,必定会从此路追来。于是急转过山口,从僻小夹路向西南而行。
没过多久他就到了一处地方,只见两面都是大山,中间只有一条小路,山涧水潺潺,波流有声,断岸干尺,十分险峻。韩信到此,不得驰骋,只得勒住马一步步缓行,但是却又不知如何去往陈仓渡口。正在犹豫之间,只见山坡边转过一个樵夫来,韩信便上前问道:樵夫,哪条路可以去往陈仓?那樵夫放下柴担,用手指着那山路道:此去绕过这山岗,却是小松林;过了这林子,下边便是乱石滩,有一石桥,过了桥,却是峨嵋岭……过了寒溪,便是南郑。将军不可夜行,恐有大虫。樵夫说了山径,韩信拿出地理图一一核对,发现分毫不差,于是拜谢樵夫后策马而行。樵夫便挑柴担,正欲下山坡去,韩信却暗暗想道:追兵知我杀了军士,一定会从这条路赶来,到得这岔路口,倘若遇到这樵夫,说与他这条小路,却从这里赶来,我马又疲乏,决然被他捉住。不若杀了樵夫,若军马赶来,只从栈路上赶,决不知有此路也。韩信勒回马来,便叫住樵夫。樵夫以为她是要再问路径,于是回头来正待相问,却被信揪住头发,一剑给杀了,然后拖到山凹之下,用土将其掩埋……
还有就是后来韩信立下大功之后,他竟然要挟刘邦给他封王,所以他的被杀也并不完全是属于冤枉。
他的那种疯狂行为让后世的人难以理解。其实那也是因为死亡本能被发酵后产生的结果。
因此,此刻的我特别担心木娇,以及她的今后。我心里顿时矛盾起来:如果我不答应她的条件的话,今后她肯定会报复于我,因为在她认为自己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没有帮助她。但是假如我答应呢?她今后也一样地会报复我的,因为是我让她失去了她的初次。
现在的我后悔极了:我怎么会去沾惹上她呢?